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新乡市的桥系列1--卫河上的桥
发布时间:2012-2-22 9:02:35
西高村水利枢纽工程之一的钢索桥,即九龙口钢索桥。2007年11月25日,开通放行。

    西干桥,又名平原桥。一桥两名,市民称为西干桥,公交车的站牌,一直沿用平原桥。缘何一桥两名。据说,此桥是铁西唯一正规桥梁,对铁西的交通及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新乡解放初期,平原省政府就非常重视而建。后来平原省撤销,为纪念平原省时代,桥名不变。而市民因为此桥建在西干道上,说听方便,就常称此桥为西干桥。始建于何时,无“记事碑”,不得而知。

    一桥两名已是桥中一奇,更巧合的是,1985年平原路管道局以东修建的桥也正式命名为平原桥,并有记事碑,记述明晰。“一桥两名”加“两桥一名”是新乡建桥史上奇中之奇。

     京广铁路(北)桥,是我市卫河水系桥梁的“界桥”。铁西的桥少且小,铁东的桥多而大。

   华北纪念桥(原名通丰桥)始建于1919年,由通丰面粉有限公司修建,为木桥。1935年,由国民党河南省第四区专署专员唐肯(江苏武进人)及国民党中央华北党务办事处联合通丰面粉有限公司改建为石墩混凝土桥。改建竣工后,更名为华北纪念桥。更名缘由及施工经过,在记事碑上均有记载。上世纪60、70年代卫河清淤,在桥面上设置了巨型水泥圆筒过“泥水”,桥体受到严重破损,至今仍未撤除。文革期间,又遭疯狂破坏。记事碑上的碑文基本全被毁坏。现在除了“……纪念桥”及题名者唐肯姓名建桥年月外,其他均已无法辨认。

     解放桥(即王村桥),原为简易木桥。1954年改建为钢合架桥,更名为解放桥。改革开放后又扩建,却变为“解放路桥”,人们戏称之为“画蛇添足桥”。扩建后,无“记事碑”,只有“桥名碑”。

    胜利桥历经扩建,桥栏杆上的雕刻(山川风云、花鸟鱼虫、日落月升)生动形象,活泼逼真,亲切传神。但既无“记事碑”,也无“桥名碑”。有桥无名,确属罕见。

    劳动桥两头有“桥名碑”,有载重指标(单车15级,挂车80级),无“记事碑”。据推测,此桥应是上世纪70年代,全市军民义务劳动所建。桥栏杆上的雕刻尚较引人入胜。

   大众桥,原名邵拱桥、民乐桥,是卫河上建造最早的桥,始建于明代,距今已1100多年。解放后改名为大众桥。后因交通不便,破旧不堪被弃置撤除,只留有几个桥墩。此桥有一段悲壮史,必须铭记。1949年3月1日,新乡解放前夕,凌光录烈士就在此桥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并将烈士遗体装入麻袋投入卫河中。至今烈士无墓无碑。人们渴望能在桥南建“凌光录烈士纪念碑”,以致永久纪念。

   和平桥,始建于1952年,65年、87年经两次扩建。此桥为我市中轴线上的主要桥梁,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记事碑”有详细记载。

    东干桥,建于1986年,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而建。有“记事碑”,记述简明。

    牧野拱桥,在牧野公园内,形似虹,有人称之为“飞虹桥”。此桥造型优美,独具特色。桥栏杆上的雕刻也异彩纷呈,充满古风古韵。可惜无“记事碑”。

    牧野大桥,是最新最年轻的大桥,建于2007年,有“记事碑”。

   建设桥,建于1984年,是市区卫河水系东北最后的一座桥梁,交通作用十分重要。

    此外,需特别说明,卫河公园南门内月牙河上的“河朔图书馆桥”(无名,暂呼)意义非凡。河朔图书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是冯玉祥将军授意建造的。是一座具有时代性的近现代的优秀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不仅如此,1946年3月3日,由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小组曾在此楼举行军事调处执行会议。为此,该桥肩负重大的历史意义。可惜无“记事碑”,也无“桥名碑”,目前尚属“无名桥”。唯有桥两侧栏杆上的雕刻,古色古香,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新乡解放已60周年,确实应该给她起个庄重优美的名字了。
    新乡牧野区委统战部     刘庆洲